
郑榜义(1979届校友)
郑榜义(1954年—1997年),男,汉族,河南南阳市唐河人,大专文化程度。1978年 1月参加公安工作,1979年毕业于河南公安干部学校,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郑州公安干校后勤科科员、唐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中队长、副大队长。1997年9月因公牺牲。
主要荣誉:
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法干警。1998年1月,公安部追授郑榜义同志“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称号。1998年2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追授郑榜义为“革命烈士”。
生命的壮歌
——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郑榜义同志英雄事迹
英雄壮举撼天地
1997 年 9 月23日上午9 时,正在张店镇调查强奸案件的唐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郑榜义接到报案:郭滩镇柴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柴双平当日凌晨被人杀死在芝麻地里。案情就是命令。郑榜义一边向县公安局报告,一边带领刑警技术中队队长王建潮等民警火速赶往发案现场。
经过调查分析,民警们很快认定:该村村民柴双全具有重大杀人嫌疑。郑榜义马上带领民警直扑柴双全家,依法对其家进行搜查。
此时已是下午 1时 10 分,顾不得吃午饭的郑榜义和战友们经过仔细搜查,终于在柴双全的住室内搜获了柴杀人后写下的遗书以及炸药、导火索等物品,再次认定杀人凶手就是柴双全。
这时,一村民反映:在郑榜义带队搜查之前,曾见柴在自家院内闪了一下。
“不能让柴双全跑掉,赶快封锁宅院,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这个危害社会的凶犯抓捕归案。”郑榜义边说边带领侦查员对院内的每个角落进行搜索。
“郑队长,柴双全藏在红薯窖里!”侦查员高明杰一把将盖子掀开喊道。凶犯柴双全见被民警发现,趁机蹿出,企图夺路而逃。作为一个在公安战线摸爬滚打近20 年的老刑警,郑榜义深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有一条人命在身的杀人凶犯,更了解自己将要面临的危险。但是,警察职业的神圣感、责任感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促使他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于是,人们看见,身材瘦小的郑榜义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死死抓住了疯一样向前狂奔的杀人凶犯的头发:于是,人们看见,当狗急跳墙的杀人凶犯引爆了拥在身上的炸药包,在有可能伤及无挛的情况下,郑榜义大喊一声“快闪开”,然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扑了上去;于是,人们看见,1 时25分,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炸响,郑榜义在恪尽一名刑警最后的职守之后,拥抱着生他养他的一方热土倒下了,为了人民大众的安宁,献出了他 43 岁的宝贵生命。
黯淡的阳光下,浓烟夹杂着尘土弥漫了整个村庄,枯黄的树叶徐徐落地,英雄的鲜血染红了那片人民将刻骨铭心的土地。
干警察就意味着奉献
在郑榜义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副挽联这样写道!好党员,好干部,赤胆忠心好民警;好儿子,好丈夫,珍情重义好儿郎。”的确,人们从郑榜义身上看到了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的完美统一,这种爱不仅壮怀激烈而且博大深沉。
郑榜义牺牲后,唐河县公安局局长张德良查了一下考勤表,发现参加公安工作近 20 年的郑榜义多年来没有请过一次假。他是在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履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榜义,我们母子不能没有你呀!”追悼会上,郑榜义的妻子悲痛欲绝。郑榜义家居农村,上有 3 位 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女,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牛秀云一人支撑。为此,郑榜义总要挤时间回家料理一些家务,帮妻子干活,尽一点儿子、丈夫与父亲的青义。1997 年麦收时节,郑榜义妻子的脚被扭伤,而他又恰恰接受任务要外出办案。临行,妻子再三嘱咐说:正是麦忙天,你先去两天,要抽身子回来帮助把麦收了。”他点头答应了。可一等就是十多天,妻子无奈,只好跛着脚下地,谁知又一连下了几天雨,麦子发霉出芽,妻子忍不住痛哭起来……。17 天后,郑榜义办完案回到了家,看到发霉的麦子,面带愧色地对妻子说我对不住你,可咱是端公家饭碗的,不能因为顾了小家而耽误了工但”
“爸爸,爸爸,你睁开眼睛再看看我们吧!”一双儿女紧紧接抱住郑榜义的遗体,撕心裂肺地哭喊着。郑榜义的儿子郑旺,今年在升学考试填报志愿时,想征求爸爸的意见,谁知他下乡办案一去就是十多天。
10 岁的女儿郑蜜,从小就患有肺炎,去年秋天病情严重时,想让爸爸带她去南阳市大医院治治,可至今未能让女儿如愿。
绵延不绝的送葬队伍中,郑榜义 80 多岁的老母亲几次哭昏过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痛?
1996 年夏天,郑榜义的母亲病重卧床不起,整天呼唤着“义儿,义儿,娘想你啊……”村里人多次捎信但郑榜义因在异乡忙着侦破一起案件,一直到破案之后,郑榜义才连夜赶回家里,老母亲拉着儿子的手流着泪说:”儿啊,娘知道你忙,可再忙也得要家呀!”郑榜义听罢“扑通”跪在娘床前,哽咽着说”您老最理解儿,儿进了公安门,就是公安人,要是案破不了,儿对不起您老养育之恩,更对不起受害的老百姓。”
郑榜义牺牲后的那几天,他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终于能和儿子多呆一会,但儿子已无力再喊一声“娘”!郑榜义走了,如今他惟一能宽慰父母。妻子和儿女的 是他那厚厚一摞“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民警”。“优秀政法干警”的荣誉证书和两枚金灿灿的三等功奖章。
人民警察的天职就是除暴保民安
曾和郑榜义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总感到心里少了点什么,仿佛他们的队长没有死,还在带领他们行进在抓捕歹徒的路上。
1989 年 10 月27 日,唐河县发生一起重大劫车杀人案,县一运公司出租车司机陈某受雇驾车外出,被犯罪分子劫持杀害。郑榜义接报后,迅速带队出击追捕。他和战友们先后转战河南、湖北两省三县,经过三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终将许天明等 5 名劫车杀人嫌疑犯全部抓获归案。
1996 年 2 月6日郑榜义在抓捕杀人嫌疑犯申建缴的战斗中,凶犯自知罪恶深重,躲在一电机房里,企图用高压电来与抓捕他的民警同归于尽。此时,郑榜义机智勇猛,趁案犯不备,冲进机房将凶犯生擒。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抓捕,一幕幕血与火的生死较量,郑榜义总是冲在最前面。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中。”郑榜义那颗火热的心,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群众的生命财产,想着社会的稳定。
1995 年春,唐河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 王集乡陈楼村有一特大盗窃团伙,家用电器偷,农机机具偷,粮食和牛猪羊鸡也偷,就连老百姓种的青菜都不放过。偷得方圆几十里鸡犬不宁,人心惶惶。郑榜义得知此情后,找到局领导主动请战,并立下军令状:“此案不破,犯罪分子不抓,我郑榜义解甲归田。”
郑榜义受命后白天打扮成收废品的在陈楼村明察暗访,夜晚蹲在村外的路口守候。一连几日,待他摸清了这伙作案者的行踪后,立即带领专案组进驻该村,一举捣毁了这个作案达 540 余起,盗窃物品总价值达 40多万元的特大盗窃团伙,抓获该团伙主犯 40 人,其中3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4 名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8 名被判处无期徒刑。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拍手称快,称赞郑榜义为民除了大害。
郑榜义破的案子很多很多,每次破案他都是在刀尖上披肝沥胆。在他 15 年的刑警生涯中,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2100 多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 3700 多
一身正气树警威
郑榜义当了副大队长后,找他的人就更多了,但他从不为金钱、人情诱惑所动。加之他皮肤黝黑不少人就亲切地叫他“郑黑子”。
1995 年 7 月,郑榜义在办理唐河县湾村发生的一起盗伐林木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是他一年前到该村侦破爆炸案时,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支持过他的村主任李某。
正心慌意乱的李某得知是郑榜义主办此案后,一时心里踏实了许多并让爱人带着礼物找到郑榜义说情:“榜义啊,去年你在俺村办案时,老李对你可是不错,如今他的事你可要放他一马,心里有数就行了。” 郑榜义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凭感情,我啥时候也忘不了驻村办案时李主任对我的支持,可如今他犯了法,我是个执法者,不能不依法办案吧。”后来,李某仍不死心,叫爱人接连几次提着礼物到郑榜义家里找他说情,带的礼物一次比一次重,可每次都被郑榜义拒绝。结果,李某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金钱面前不枉法,权势压力不害怕。1996 年 3 月郑榜义在侦破一特大盗窃团伙案时,在一犯罪嫌疑人家中起出赃款 8800 元。该犯罪嫌疑人的一个亲属是处级领导干部,这位领导亲自跑来找郑榜义,要他出个证明,说是投案自首,赃款是主动上交的,以此来减轻罪责,从轻处理。郑榜义听罢对这位领导说:”案子办错了,当领导的可以追究我的责任;要是不错,任何人无权超越法律。”这个领导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去。
在唐河,大人小孩都知道这样一句歇后语:郑榜义抓贼抓住他姨夫 -- 照抓。那是 1994 年初春的一个夜晚,郑榜义办案后在回县城的途中,将两名作案嫌疑人抓住。待他打开手灯一看,原来其中一人竟是他姨夫。郑榜义将二人带回刑警队后,就安排人员进行审讯。
第二天,郑榜义的姨知道此事后,就托郑榜义的妻子牛秀云说情。谁知妻子话刚出口,就被郑榜义顶了回去:“亲戚归亲戚,办案归办案,待查明后该咋处理就咋处理。”结果他硬是把姨夫拘留了半个月,打那起,姨夫家与他家断绝了来往。
一片赤心献人民
郑榜义走了,但他赤心为民的一串串故事依然珍藏在人们的记忆里。
“榜义哥,你可不能走,你是我的恩人啊---”在郑榜义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个年轻人哭得特别痛心。
他叫张勇,是唐河车件厂的一名青年职工。1983年因犯罪被判刑,同时被厂里开除公职。
几年前,张勇刑满释放时,曾立志重新做人。可回乡后,工作没有着落,吃穿没有依靠,就连落实户粮关系也遭到冷遇。此时的张勇已是心灰意冷,便想混迹社会,重操旧业。
就在这时,曾经主办张勇盗窃一案的郑榜义得知情况后,利用工作之余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振作精神,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立生活。
张勇没有吃的,郑榜义从家里背来一家老少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口粮供他;张勇穿着破烂,平时连一件像样衣裳都舍不得买的郑榜义,发了工资先给他买了套新衣。为了使张勇有个安定的生活,郑榜义也不知跑了多少腿,说了多少好话。
“张勇不能没有工作,他虽然以前曾误入歧途,可现在已改邪归正,我们总不能看着他不管吧。”那些 日子,郑榜义执行公务时脚被扭伤,仍一病一拐地四处奔波,无数次找司法部门、找主管领导、找厂长说情为张勇安排工作。
郑榜义的义举,深深打动了唐河车件厂领导的心他们接收了张勇回厂工作。当张勇得知自己工作有了着落的消息后,流着泪说:“榜义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做人,加倍工作来报答你的一片苦心。”
甘肃省兰州市的两名司机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榜义这位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好民警。1991 年中秋节的晚上,郑榜义和民警杨建锋从湖北办案归来,途经太平镇李庄村时,发现一辆轿车翻倒在路旁的深沟里,他赶忙跳下沟里打开车门一看,车内的两名司机满脸是血,昏迷不醒。他和李建锋把两名司机从车内抱出,一边进行人工呼吸,一边拦了辆车将二人送往附近的湖阳卫生院进行抢救。这天夜里,他和李建锋为两名受伤的外地司机挂号、取药,整整在医院守护了一夜,直到两名司机脱离危险才悄然离去。
就在英雄牺牲前几天的一个早上,郑榜义上班路过唐河汽车站时,见一位 60 多岁的老汉蹲在路边,满脸愁容,他急忙上前询问。
原来,老汉从湖北枣阳农村来唐河找打工的儿子出来几天了也没找着,从家带来的 50 元钱,花得只剩下两元,想再回去,连买张车票的钱也不够,心里非常着急。
郑榜义问明情况后,先是到饭馆里给老汉买了半斤油条吃,接着到售票处为老汉买了张回枣阳的车票,临把老汉扶上车时,郑榜义又从衣袋里掏出身上仅有的 10 元钱送给了老汉。这时,老汉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流着眼泪向郑榜义深深鞠了一躬。
多年之后,循着父亲的足迹,郑蜜也成为一名警察,现任南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勤务三大队民警,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等荣誉。
“父亲牺牲那年,我才10岁。见到殡仪馆里整容后的父亲,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至今不能忘记。”郑榜义的女儿郑蜜断断续续地回忆,那些年父亲总是很忙,经常不着家,母亲又忙于农活,所以自己不得不经常到亲戚家“蹭饭”。
“父亲永远是我人生中的标杆和工作上的榜样。我要沿着父亲的道路,继承父亲遗志,牢记自己是一名英模的女儿,在平凡的交通管理岗位上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郑蜜说,这也是她心中对父亲的承诺。
编者后记:
英模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发扬,而弘扬英模精神就是要继续发扬奋斗和为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才是对英模最好的祭奠,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郑榜义同志刚直不阿,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体现了“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是广大公安民警学习的榜样。